凌家滩是长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发现面积最大、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。为了再现这段历史,含山县决定引进外资,兴建凌家滩考古遗址公园。昨天,记者从凌家滩文化园区指挥部了解到,为了给遗址公园腾地,世代生活在凌家滩村的400户村民,在政府的统一安排下搬入由政府新建的凌家滩文化村内。目前,154户村民已搬入新居。二期工程正在进行中。
凌家滩考古遗址公园计划三年内建成
昨日,凌家滩文化园区指挥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,他们专门邀请了清华大学的专家,对考古遗址公园进行规划和选址。2012年12月2日,凌家滩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正式启动。
凌家滩考古遗址公园结合文化创意、科技元素,将前几次发掘的场景进行复原,包括考古与探源体验馆、墓葬祭祀区展示、遗址博物馆、文化村、遗迹展示棚、景观农田等主要板块,再现古人类生产、生活场景。
6月14日,含山县县长田昕在凌家滩考古发掘现场上表示,力争3年内,按“全国一流、世界知名”的目标,建成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。目前,凌家滩考古遗址公园已正式动工兴建,该公园计划于2016年底、2017年初对公众开放。
400户为遗址公园“腾地”
凌家滩遗址公园面临的首要问题,就是如何安置世代在遗址公园保护区范围内生活的居民。这个问题不处理好,凌家滩遗址公园建设将成为一纸空谈。
凌家滩遗址面积大、埋藏浅,居民的日常生产和生活都会对遗址造成破坏。如果建设2.8平方公里的凌家滩考古遗址公园,必须对遗址区内5个村庄400户居民要实施整村搬迁。
2004年《凌家滩遗址保护整体规划》提出,将遗址保护区范围内的村民搬出,在保护范围外建设一个集餐饮、旅游于一体的“凌家滩文化村”。为了安置好遗址公园内的搬迁居民,含山县政府引进北京希源通投资公司,投资1.5亿元建设了凌家滩遗址村民安置新村。目前,文化村一期工程已竣工验收,154户村民已搬进新居。二期工程已全面启动建设。
文化村里很有“凌家滩味”
昨日,记者对已经建设好的凌家滩文化村进行了走访。走进文化村,扑入眼帘的是鳞次栉比、整齐划一的一排排、一栋栋小别墅。别墅均为造型一致的二层小洋楼。村中还有休闲广场,很多居民正在锻炼,孩子们骑着自行车在村中快乐骑行。
“这是文化村一期工程,第一批入驻154户。当初拆迁时,我们没少做工作,很多居民思想工作难做。现在好了,他们看到文化村建设得这么好,都争着过来了。”凌家滩文化园区指挥部负责人告诉记者,“目前,文化村二期工程正在兴建。即将开工建设的商合杭高铁将从文化村边上经过,并将在遗址北侧设立高铁站。这里将变成黄金地段,文化村升值的可能性比较大”。
值得一提的是,文化村不仅现代气息浓烈,更渗透着凌家滩古代文化气息。每家每户的别墅正面墙上都雕刻有凌家滩出土的标志性文物——玉环、玉冠图案,山墙尖部雕刻有玉鹰图案,很有“凌家滩味儿”。